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研动态 >> 正文

学校在全国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本科学生临床技能邀请赛中获佳绩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年08月22日 10:56 [来源]: [浏览次数]:

8月18日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

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医骨伤科学课程教学联盟、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主办的

第二届全国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本科学生临床技能邀请赛

落下帷幕

针灸骨伤学院

斩获单项赛一、二、三等奖共7项

其中一等奖2项

并荣膺团体三等奖


参赛师生合影


耀眼的成绩

映衬着杏林学子

智慧与汗水的璀璨绽放




“全力以赴,每天坚持训练”

此次比赛是中医骨伤科学领域的重要赛事,来自全国14所院校的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本科生参加了解剖结构识别、石膏固定、夹板固定、手法操作、影像学阅片、腧穴定位、皮肤缝合等七个赛道的技能比赛。学校高度重视本次比赛,针灸骨伤学院领导班子认真组织筹备,制定备赛方案,学院负责人带队,选派指导教师,开展赛前动员、选手选拔、技能培训等。暑期烈日炎炎,参赛团队坚持每天在昙华林校区、教学实践单位进行训练,直至比赛前一天。

针灸骨伤学院备赛动员会现场

“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全力以赴指导学生训练,争取获奖。”团队指导老师周晓红博士坦言,第一次作为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备赛,起初曾因经验不足有些许忐忑,但很快便投入到紧张的备赛中。从拟定测试题、开展考核,到指导学生训练,模拟实战,周晓红全程参与,既是讲解员、裁判,也扮演“患者”“模特”。师生同心,让备赛之路充满温馨。

“除了指导学生训练,为大家答疑解惑,老师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制定好‘战术’。”指导老师熊勇副教授介绍,为了激发同学们的竞争意识,达到最佳训练效果,每名参赛选手初步拟定2个竞赛项目类别,直到比赛前,根据项目展示效果,确定最终参赛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交叉练习、相互抽查,掌握了中医骨伤、推拿、针灸、人体解剖等方面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老师、队友都是我的‘人体模特’。”回忆起备赛的日子,黎长琪心里暖暖的。她的参赛项目是“腧穴定位”,因为缺乏临床经验,对人体结构不熟悉,备赛时信心不足。“大家感受到了我的焦虑,在紧张的备赛之余,主动让我在他们身上练习穴位定位,帮助我的技法精进不少,获得了一等奖。”

“制定复习计划,每天上午复习针灸推拿等专业知识,下午练习打石膏、伤口缝合等临床手法和技能,每天都很充实。”覃丽莉介绍,距离比赛仅10天时,发现自己掌握的石膏固定方法种类偏少,对骨折病因、机理理解不够深入,便在网上查询相关资料和观看视频教程,同步请教老师。“学会将书本上的理论和案例教学中的知识融合起来非常关键。”经过熊勇副教授的点拨,覃丽莉豁然开朗,后期训练也更加自信,最终斩获“石膏固定”赛道一等奖。“比起其他项目,我参与石膏固定操作更离不开老师、同学的指导和帮助,从备赛到最后候考,大家都在相互鼓励、提醒,真的好幸运,身边一直有一群良师益友!”覃丽莉动情地说。

参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交叉训练


“‘组合式’训练,提升临床技能”

备赛时间短,项目类别多,对于还未系统参与临床锻炼的同学而言,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临床技能,是一项重大挑战。团队师生通过多次讨论,确定“集中培训+小组练习+线上自学+线下观摩”的备赛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

“运用多种方法组合式开展训练,会让备赛事半功倍。”柯宇轩在这次比赛中荣获了“手法操作”二等奖及“解剖结构识别”三等奖。备赛期间,集中训练之余,她一边根据指导老师推送的教学视频学习推拿手法,一边利用网络资源复习人体解剖知识,同时积极在学校国医堂跟诊学习,并通过3D解剖软件APP开展智能训练,掌握肌肉起止点。环环相扣的综合训练极大提升了她的临床操作技能,也让她在赛场上更加从容不迫。与柯宇轩一样,刘翔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与带领下,也多次前往学校附属医院放射科学习影像学阅片知识,掌握了如何辨认理解骨伤科常见病X光片。

“这次获奖得益于在学校掌握的扎实理论知识以及医院重视实践操作、‘传帮带’的临床人才培养模式。”余志鹏、张溪在比赛结束后一致感叹。比赛通知发布时,余志鹏、张溪正和全班同学一起在襄阳市中医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床边教学学习。为了让学生专业学习和备赛两不误,针灸骨伤学院负责人建议在医院成立“备赛分队”,邀请医院正骨骨科副主任周肃陵担任指导老师,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备赛。

参赛学生在医院开展备赛

在医院床边教学学习期间,余志鹏、张溪进手术室观摩皮肤缝合流程,了解无菌操作要求;进实训室进行临床演练操作……“医院医生特别关心我们的备赛情况,经常给我们‘开小灶补课’,我俩都特别感动。”余志鹏兴奋地说。最终,两人在比赛中获得了“皮肤缝合”三等奖和“夹板固定”优秀奖。

此次比赛期间,同步举行了第一届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暨202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医骨伤科学课程联盟理事会、第一届中医骨伤科优质课程研讨评比等系列活动。针灸骨伤学院彭锐教授获评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医骨伤科学课程联盟理事,并以“运动医学课程在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题作了主题报告。周广文副教授、熊勇副教授、周晓红博士、彭锐教授、刘武博士等撰写的“数字化赋能《中医骨伤科学》课程建设助力人才培养的探析与实践”“聚焦立德树人,提高中医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课程思政在《生物力学》中的探索与实践”2篇论文在研讨会论文征集活动中获“优秀论文奖”,熊勇副教授负责的《骨科生物力学》课程获“优质课程奖”。

颁奖现场